下午1点30分,首届营销中国论坛进入了新的阶段。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作了名为《提升中国品牌 创新后奥运营销战略——北京奥运与中国企业,巨大商业成就后的奥运营销规律与后奥运营销战略的持续创新》的特别专题报道。
薛旭教授在报道中提出,奥运会后奥运营销的三大关键内容是:强化奥运前营销;深化奥运关联活动,准备后奥运传播;制定后奥运营销策略,完善品牌机制。接着,薛旭教授从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奥运营销与全球舆论围堵谈起。从2007年3月开始,全球掀起一股质疑中国产品质量的浪潮,而这一浪潮在三聚氰胺事件后,中国现象变成了中国质量,并列举了近2年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。薛旭教授认为,这个现象恰恰说明了国际对于中国品牌借助奥运崛起的担心,而中国企业在奥运后的历史责任之一:是将奥运转变为中国品牌崛起的动力。
薛旭教授说,对于后奥运中国企业来说,营销中国任务艰巨,并总结了奥运营销的不足是持续创新的基础,而当前中国奥运赞助权开发存在四大不足:一,缺整体奥运战略;二,缺事业部层次的进攻策略;三,缺奥运中心的系统策划与操作设计;四,缺后奥运的系统持续创新策划与策略。接下来,通过分析持续奥运战略的点方可乐营销赞助历史得出“后奥运时代奥运营销的战略是弘扬奥运精神,发挥奥运平台,持续奥运创新,提升中国品牌的结论。
薛旭教授指出,中国官方和非官方两类后奥运营销企业,具有一定的缺点,而持续创新是弥补前一段奥运营销策略不足的根本手段。通过列举伊利三聚氰胺与蒙牛持续超过、李宁成功非奥运营销与阿迪达斯这两个案例的分析,我们的结论是: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,借助奥运,塑造中国企业品牌的形象,是中国企业家的历史责任。薛旭教授强调,奥运对中国社会来说,具有三重品牌价值:中国参与奥运品牌,“中国制造”品牌,“中国”品牌。4月10日,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在西班牙举办了“奥运与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国际论坛”,在这个会议上,我们发布了了关于中国特色奥运的相关理论,同时,我们邀请萨马兰奇主题题写了相信中国人的力量:一,紧紧抓住奥运机遇,充分发掘奥运需求,塑造中国奥运品牌;二,利用奥运赞助商权益,开发奥运营销战略;三,提升营销策划与操作能力,提升品牌价值与终端价值。
最后,薛教授提出了立足中国特色的后奥运营销战略。根据新时代消费者特点,研究中国企业奥运营销的策略是:一,中国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;二,奥运会是中国的“节日”,但不是中国的“假日”,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第一时间接触奥运资讯的不是传统媒体,而是互联网;三,中国消费者的特殊奥运情节——从观看到参与的转变,充分发挥网络的独有互动优势。
生动幽默的演讲让现场听众时而欢呼大笑,时而专注倾听,薛旭教授关于后奥运营销战略的演讲也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。即将带来精彩报道的是中国供应商研究中心主任杨谦教授,敬请关注。
直销软件专业网,薛旭,品牌,奥运" width="300" src="/userfiles/3(76).jpg" />
图:薛旭教授的课程生动有趣